
美國911、WTO、南韓農民示威、穆斯林全球性遊行示威……,每件事看上去似是彼此獨立無關,實質不然。
911表面上是美國與阿蓋達組織之間的恩怨情仇;WTO在香港舉行首長級會議的意義何在?儘管韓風襲港,南韓農民和其他南亞人士示威對香港人有什麼啟示?諷刺穆罕默德的漫畫刊登後,穆斯林的示威行動從歐洲延伸到香港……如此種種,彼此間真有什麼關係嗎?
「全球化」這個名詞最常見於商業版圖擴展,若追溯「全球化」最早出現於1960年代,40年後的今天,仍沒有一門專注研究全球化的學科,這門跨學科尤如近代許多嶄新研究課題,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研究重點,然而由於全球化問題牽涉範圍實在太廣,歷史、政治、社會現象、文化、藝術、商業、倫理等領域都受影響。難怪《Globalization》的作者Manfred Steger會把一眾學者比喻為瞎子摸象。
話說回來,目前為止,學術界對全球化的命題也不是沒有成果,至少在多年的爭議後,還有一個定義達到大致共識。記得WTO首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時,許多人批評本地傳媒一面倒地把焦對放在示威行動,對WTO的來龍去脈卻乏善可陳。以全球化本質的多元,如果不靠自己從一開始就注意相關課題,又怎能期望
書名:《Globalization》
作者:Manfred Steger
出版社:
(鳴謝:本書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提供,本文曾於《招職》發表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